本期厚生讲堂微沙龙

联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华射艺传承与发展云论坛

邀请张利先生与我校韩冰雪老师

一起揭秘

传统弓箭制作的秘密

主讲人

张利,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理事、阜阳射箭协会会长、阿利弓箭创始人,国内知名的传统弓箭制作专家,长期致力于传统弓箭技术研发和技艺推广工作。

张利为了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弓箭,他查阅了大量文史典籍,不断地制作和研究,手艺越发成熟,已然成为行业领军人。在他眼中,每张弓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大自然和工匠赋予它的,是其他种类的弓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这样做出来的弓才能达到弓人合一。弓箭制作的传奇,随着像张利这样秉持传统工艺的人们的坚持下,仍在续写更辉煌的篇章。

韩冰雪,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理事,徐州礼学学会秘书长,高校射艺培训讲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礼射教师。主要从事礼射文化及育人研究。曾参与清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主攻当代礼射重建研究。主导创办清华大学学生礼射研习会,参与推动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举行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射箭(射艺)分会成立等事宜。曾作为学术指导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奥林匹克频道(CCTV-16)《艺术里的奥林匹克》节目制作,作为嘉宾出席央视《我有传家宝》讲授汉弩知识。代表文章有《汉代射艺研究——从汉画像石资料探究汉代弓形制》《徐州地区弓箭随葬习俗》《校园礼射教育价值初探》,代表著作有《礼射初阶》(合著)

沙龙简介

弓人为弓,取六材,顺时令,倾心而作,三年而成,精益求精,尽显工匠精神。今日制弓工艺与材料虽与古时不同,但于弓人而言,用心、尽心、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曾有变。今天跟随主讲人一起探寻传统弓箭制作背后的故事,解密弓人的工匠精神。活动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传统弓的制作会使用到哪些材料呢?

2.对制弓原料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有特殊要求吗?

3.筋角弓和层压弓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区别?

4.泡沫陶片是如何压进弓体内?

5.我们在选择弓时,弓力越大越好吗?

6.从最初的单体弓演变到如今的层压弓,传统弓的效能与准度提升了多少?

7.如何挑选竹木箭原料?

8.扳指的制作流程?

9.不同款式、不同材质的扳指的区别?

10.射箭器材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1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弓、箭以及扳指?

学习主题

厚生讲堂丨微沙龙:弓人为弓—揭秘传统弓箭制作

学习时间

2022年10月14日19:00-20:30


相关新闻
我校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 新闻动态 我校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喜获佳绩 2025-06-30 近日,为全面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全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于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在苏州大学成功举办。全省127所高校共441名艺术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经严格评审,我校四位参赛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教学能力,共斩获个人全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学展示(微课)单项奖2项及审美和人文素养展示单项奖3项。最终突破上届7项荣誉的历史佳绩,保持了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的排位(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单项奖获奖数均第1)。同时,在参展名额最少的情况下,全省127所高校,我校一等奖和单项奖数量均为第5。(本专科不分组)此次展示活动聚焦艺术教师职业能力监测与美育素养提升,旨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校教师通过精妙的教学设计与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呈现,既展现了个人精湛的专业技艺,更凸显了学校在美育教育领域的深耕实践与创新成果。参赛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比赛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动力,持续推动美育教学改革创新。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系统总结参赛经验,进一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 新闻动态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在我校展演 2025-06-2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6月16日晚,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会堂内座无虚席,近千名师生共同欣赏了江苏梆子剧院带来的原创清装历史剧《大运河畔·户部山》。此次活动以“讲好运河故事,传递运河精神”为主题,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运河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非遗进校园:用文化遗产讲活历史道理《大运河畔·户部山》以清末徐州户部山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世家女主人徐钰敏在民族危难之际散尽家财、捍卫国家路权的感人故事。该剧由著名编剧姚金成创作,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燕凌领衔主演,曾入选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演出中,演员们以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将家国情怀与运河文化娓娓道来,现场掌声如潮,谢幕时喝彩声经久不息。 “这部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梆子戏的艺术张力,更让我们读懂了运河精神中的担当与坚守。”建筑建造学院24级学生张宁感慨道。演出结束后,剧团艺术家与师生们畅谈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心得体会。许多师生表示,通过戏曲这一非遗载体,历史课本中的“大运河”变得鲜活可触,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间。坚定自信: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