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张逸轩博士作客厚生讲堂微沙龙。来自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工程等九个学院近百名师生,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古籍阅览室,参加了本次微沙龙。

本次微沙龙以“志于道 游于艺——学生社团中的微科研”为主题,围绕“兴趣带动科研,科研提升兴趣”展开综合讨论交流。张博士以清华大学学生社团中的学术研究为例,与大家分享了清华大学学生礼射研习会如何在共同兴趣引导下,带动同学们进行学术研究,激发大家的科研兴致。如何用科研成果促使社团提升,使兴趣爱好与学术学业实现双赢。他说,学生社团是共同兴趣爱好者的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兴趣凝聚纽带,这些都是微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石。社团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催生科研的契机。聚焦解决相关问题,是微科研的不错起点。

据悉,清华大学学生礼射研习会十分注重社团学术建设,先后开展多次微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相关问题,还提升了社团学术影响力。社团成员登陆央视展演,出任《典籍里的中国》礼仪指导等,从多方面对学术成果和传统文化进行推广。据了解,在社团微科研团队中,不少同学都将研究内容与自己的专业结合了起来,完美解决了学业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分配问题,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古建专业的张咏怡同学比较关注先秦思想在今日如何运用。张博士提到先秦时期的不少思想是超脱于当时那个时代,其范围甚广,影响甚远。思考在今日如何运用,首先要对于先秦的思想有一个清晰的提取。比如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家主张的孝敬父母、尊长敬贤、尊师重道等这些思想观念并未因时空发生了变化而消失或者改变,迄今仍很适用。

财会专业的郭雨露同学对于如何提高学习的专注力比较感兴趣。张博士以读书为例,分享了自己通过改变读书环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使专注力得到提升的事例。他说习射也可以提高专注力,引弓待发时的宁静就是高度专注的表现。可以尝试通过习射来提高专注力,进而应用到学习之上。

面对如何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一问题,张博士建议大家要有大学习的概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乐趣。他指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中、课题上、专业内,也不仅只是在学生阶段。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围绕我们左右、永不停歇的一件事。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学习吃饭穿衣的生活技能、忠孝信义的为人之道、仁义礼智的立身之本。目之所见皆为学问,耳之所闻皆是知识。在学生社团中,你可以将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你的主动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让我们感到很投入很有乐趣。当收获到满意的结果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便是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此中道理,放之其他方面的学习仍然适用。

同学们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了学习、生活、做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张博士基于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一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良好。活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相关新闻
我校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 新闻动态 我校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喜获佳绩 2025-06-30 近日,为全面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全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于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在苏州大学成功举办。全省127所高校共441名艺术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经严格评审,我校四位参赛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教学能力,共斩获个人全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学展示(微课)单项奖2项及审美和人文素养展示单项奖3项。最终突破上届7项荣誉的历史佳绩,保持了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的排位(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单项奖获奖数均第1)。同时,在参展名额最少的情况下,全省127所高校,我校一等奖和单项奖数量均为第5。(本专科不分组)此次展示活动聚焦艺术教师职业能力监测与美育素养提升,旨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校教师通过精妙的教学设计与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呈现,既展现了个人精湛的专业技艺,更凸显了学校在美育教育领域的深耕实践与创新成果。参赛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比赛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动力,持续推动美育教学改革创新。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系统总结参赛经验,进一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 新闻动态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在我校展演 2025-06-2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6月16日晚,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会堂内座无虚席,近千名师生共同欣赏了江苏梆子剧院带来的原创清装历史剧《大运河畔·户部山》。此次活动以“讲好运河故事,传递运河精神”为主题,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运河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非遗进校园:用文化遗产讲活历史道理《大运河畔·户部山》以清末徐州户部山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世家女主人徐钰敏在民族危难之际散尽家财、捍卫国家路权的感人故事。该剧由著名编剧姚金成创作,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燕凌领衔主演,曾入选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演出中,演员们以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将家国情怀与运河文化娓娓道来,现场掌声如潮,谢幕时喝彩声经久不息。 “这部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梆子戏的艺术张力,更让我们读懂了运河精神中的担当与坚守。”建筑建造学院24级学生张宁感慨道。演出结束后,剧团艺术家与师生们畅谈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心得体会。许多师生表示,通过戏曲这一非遗载体,历史课本中的“大运河”变得鲜活可触,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间。坚定自信: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