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塑造品格、艺术审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能力,提升学生拓宽视野、融会通达的综合素质,构建共建共享、多元协同的跨专业跨学院跨校际跨行业合作个性化、融通式特色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学院多元化设置通识素养课程、劳动教育等课程,以全域美育理念为导向,开发“艺术之美”“人文之美”“科技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五大主题课程模块,开展跨学科教育教学,推进学科融通。建设高水平艺术团、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省级及以上相关学术交流研讨、竞赛展演实践,全方位赋能美育浸润行动,形成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新型课堂为载体的“大美育”教育模式。充分结合中国礼射文化展览馆、古籍阅览室等校园文化场馆,高质量开设“厚生讲堂”系列品牌育人讲座。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加强校内外合作共建服务基地。联合全国11所高校开展“中华经典高校联读活动”,获得学习强国、校官网多家媒体报道。学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完成《非遗面塑》、《非遗风筝》、《非遗汉服》、《非遗彭祖烹饪术》、《非遗香包》、《非遗花鸟字》、《非遗陶艺》、《非遗舞狮》、《非遗茶艺》、《非遗木作》等10项非遗技艺教学资源建设,礼射文化成功入选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典型案例。
负责学校通识素养教育工作规划、相关制度的研究制定及组织实施;
负责通识素养课程的教务管理;
负责全校通识素养课程的建设、培养体系设计开发及组织实施;
负责通识素养教育校内基地(场馆)的运维管理,校外基地的建设开发;
负责通识素养教育精品活动的策划组织及管理实施;
负责高水平艺术团及相关社团的管理与建设;
负责“厚生讲堂”等通识素养教育活动载体的开发管理与组织运行;
负责通识素养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评聘、考核及培养;
负责组织参加与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竞赛展演,加强对外联系、合作与交流;
负责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维管理;
完成上级及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