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册”字

看似神秘

其实,它的样子一望便知

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系在一起

怎么样,是不是很形象

↓↓↓

图片


古人生活中的“册”——竹简
图片

最早的“册”原料是竹子

古人把坚硬的竹子截开

削成20~70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

再用绳子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就是——“册”


图片


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

保存时,则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

我们常说的“万卷书”“书卷气”

也由此而来


从商朝到汉末

大约1700年间

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


图片


捆扎竹简的绳子

容易被磨断

沉重的竹简

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逐渐被纸张所替代


线装书有多精美?
制作过程超治愈!
图片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大约在魏晋时期

纸张成为了主要的记录材料


图片


“瘦身”后的“册”成了线装书

但竹简的痕迹仍然存在

竖条状的区隔

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大大提升了印刷的速度和精度

排版更加灵活


图片


承载着先贤智慧的书册

装帧也格外讲究

形式更是几经变革

而线装书的出现

则标志着中国的册页制度日渐成熟

虽然书写载体的材质不断改变

“册”作为书籍量词的本义

却没有改变


据初步统计

国内汉文古籍存世

总数超过4000万册,品种约20万


图片


由此,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明

一代代传承至今

从未中断

……

来源:《“字”从遇见你》


相关新闻
我校成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新闻动态 我校成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苏舞流芳”优秀舞蹈作品展演 2025-10-20 我校成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苏舞流芳”优秀舞蹈作品展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0月16日晚19时,由我校厚生讲堂非遗季特别策划的2025年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苏舞流芳”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在会堂精彩上演。校党委副书记梁惠,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郭罗乐,校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陈昕等领导同现场千余名师生共同观赏了精彩演出。演出开始前,梁惠代表学校致辞。她首先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与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为本次演出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演职人员致以衷心感谢。同时也向在场学生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第一,希望同学们以礼敬之心,感受艺术之美。在欣赏中,不仅愉悦感官,更要沉潜内心,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格调、意境与匠心,从而提升感知美、理解美的审美素养。第二,希望同学们以涵泳之功,体悟文化之魂。要透过艺术的形态,深入领悟其中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与价值理念,在高雅艺术的浸润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第三,希望同学们以践行之志,实现人格之成。让美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将今日之所感所悟,内化为高尚的修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