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引,发!”一声令下,数箭齐发,射向40米外的靶子。这是7月初,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上的一堂礼射课。

射艺为君子六艺之一,自古便是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科,除了军事功能外,还兼备礼乐教化功能。2015年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礼射特色体育选修课,6年来,千名学生从中受益。

这门课最大的特色是“体教融合”,让学生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射来强健体魄,“会读书、会行礼、会射箭”。课程由韩冰雪和申可两位老师传授,韩冰雪负责文化教学,申可负责射箭课程。

2012年,韩冰雪和申可在青海的一场礼射比赛上认识,两个徐州人一见如故,一致认为应当在家乡推广礼射。“汉代射艺兴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在展藏品中有30多幅图案涉及射艺活动,可见徐州地区的重射风俗。”韩冰雪说,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一些地方仍保留上古流传下来的“弓箭陪葬习俗”,该习俗与《仪礼·既夕礼》所载弓箭陪葬高度吻合,“这说明徐州有着深厚的弓箭文化和不曾中断的射艺活动,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一堂礼射课从学生们齐诵《观德亭记》开始,这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文章,详细阐释了“射以观德”的理念,让学生正视礼射的文化内涵。此外,这堂体育选修课还有不少的“文化课作业”,例如正楷手抄关于礼射的名篇、礼射成语释义、礼射古诗词诵读等。

射箭部分的课程对于身体素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学生几乎都可参与。申可说,通常11至14周,学生就能掌握基本动作。不过,竞赛的门槛比较高,需要更专业的训练。

“礼射中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也具有教育意义,比如‘射御卫邦’蕴含爱国主义精神,‘三年成弓’彰显工匠精神,我们作为工科类职业院校,可以借礼射培养学生‘强身报国、精技强能、追求卓越’的情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进说。

射出去的是箭,内化于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开设4个班的礼射课程,每班50人,每学期课程都是场场爆满。

                                                                                            本报记者 杨琦 实习生 朱思谕


相关新闻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 新闻动态 江苏梆子剧院原创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在我校展演 2025-06-2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6月16日晚,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会堂内座无虚席,近千名师生共同欣赏了江苏梆子剧院带来的原创清装历史剧《大运河畔·户部山》。此次活动以“讲好运河故事,传递运河精神”为主题,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运河文化,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非遗进校园:用文化遗产讲活历史道理《大运河畔·户部山》以清末徐州户部山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世家女主人徐钰敏在民族危难之际散尽家财、捍卫国家路权的感人故事。该剧由著名编剧姚金成创作,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燕凌领衔主演,曾入选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演出中,演员们以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将家国情怀与运河文化娓娓道来,现场掌声如潮,谢幕时喝彩声经久不息。 “这部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梆子戏的艺术张力,更让我们读懂了运河精神中的担当与坚守。”建筑建造学院24级学生张宁感慨道。演出结束后,剧团艺术家与师生们畅谈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心得体会。许多师生表示,通过戏曲这一非遗载体,历史课本中的“大运河”变得鲜活可触,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间。坚定自信: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