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礼:信之乾坤(壹)

发布时间:2022-12-21

图片


知书

达理

信之乾坤

书信是在人们被空间或时间所阻隔的情况下,彼此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尽管远在天涯,相互不能见面,但礼拜、问候等等的礼数一点也不能少,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更显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读之,令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亲切之至。





壹丨书信的语言




图片
图片
元 邓文原 行书家书贴
传统书信的构成,通常要包含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等几个部分。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书信的用语,以准确表达思想、说清问题为基本要求。但素养不同,遣词用句也会有雅俗、高下之别。有一首用书信方式表达问候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这样的用语,有小学水平就可以写出来,对于接受过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就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了,应该使用更加典雅、洗练的文字,表达更加细腻、深刻的思想情感。传统书信在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汉字文化圈中保留较多,与这些地方的友人通信,尤其需要有相应的文字能力。
传统书信的语言,没有一定之规,完全取决于书写者本人的文字修养。修养好的,行文中不会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都会变通处理。如提及对方时,用“阁下”“仁兄”“先生”等词;提及自己时,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生”等词;提及第三方时,用“彼或者“渠”表示。要写出一封文雅、得体的书信,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多读些名家的书信, 反复揣摩,天长日久,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贰丨提称语




图片
图片

鲁迅致母亲书

书信的起首是称谓,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表达敬意的词语,例如“台端”“台甫”“大鉴”“勋鉴”等,这类词语就是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但也有一些可以灵活使用。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膝下、慈鉴、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阁下、台鉴、大鉴、惠鉴、有道、文席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慈鉴”,古人有严父慈母之说,所以对他人称父亲为“家严”、母亲为“家慈”,给母亲写信就用“慈鉴”。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有可以容纳一根手杖的地方, 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所以后人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台”字在传统书信中用得很多,也是表示敬意的用字。传说天上有三台星,是辅佐天帝的重要星座,所以称某人为“台”,或者连带用“台端”“台启”等词,都是将对方比作三台星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台”和“臺”原本是两个字,意思也不相同。汉字简化后,将这两个字合并为一个字,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歧义。如果将“台端”写成“臺端”,意思就全错了,所以要特别注意。
书信中的“道”字,一般表示同道, 或者对方为得道之人。孔子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一生以追求道为责志,故彼此以“道”相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 字宇澄)称: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是为了表示特别的尊意。